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李靖

李靖是中國唐朝文武兼備、出將入相、著名的軍事家。

生平

李靖(571年-649年),字藥師,是唐朝初期最著名的將領,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其兄李端,字藥王,隋將(按照李氏族譜,李端為唐代中期名將李晟、李愬之祖)。其舅韓擒虎為隋朝名將。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

隋煬帝時代,李靖曾擔任長安縣功曹(縣府人事主任),深獲左僕射楊素,吏部尚書牛弘的賞識。大業末年,李靖被派往北方前線,調馬邑任郡丞,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作戰。與李淵相處后,李靖發現他有「四方之志」,即擁兵自立的意思。於是李靖把自己偽裝成囚徒前往江都準備向隋煬帝告密,結果走到長安的時候因兵荒馬亂不能前行,滯留在那裡。李淵自太原起兵后,迅速攻下長安,李靖被俘。臨斬前,李靖大叫:「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李世民勸父親赦免李靖。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衛。

武德四年(621年),李靖向唐高祖獻上平滅蕭銑的十策,唐高祖採納,任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李靖為行軍總管,大造戰艦,訓練水軍。唐軍自夔州(今四川奉節東)順江東下,以廬江王李瑗出襄州(今湖北襄陽),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今湖南沅陵),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今漢口),李孝恭接受李靖乘水漲敵懈、迅速進軍江陵的建議,親率戰艦二千多艘戰船順江而下,直搗腹心,攻克荊門(今湖北宜都西北)、宜都(今屬湖北),進抵夷陵(今湖北宜昌),蕭銑部將文士弘率精兵數萬屯清江(今清江入長江口),前來救援。十月初九李孝恭留李靖守營,自率兵擊文士弘,結果戰敗。文士弘乘勝縱兵搶掠,人皆負重。李靖乘其混亂揮軍出擊,大破文士弘軍,獲舟船400餘艘,斬殺及溺死者近萬人,追至枝江(今湖北枝江西南)以東的百里洲,再敗文士弘軍。李靖將舟船散棄江中,任其飄流,以惑援蕭之眾。二十一日蕭銑聽從了中書侍郎岑文本的勸告,投降唐軍。李孝恭接受李靖和岑文本的建議,嚴明軍紀,對蕭銑的降將家眷予以保護,江南各地的叛將紛紛前來投降,李靖因功封永康縣公。李淵又命李靖為嶺南道撫慰大使,招撫了嶺南96州,長江中游及嶺南地區盡為唐有。

貞觀元年(627年),官拜刑部尚書,賜封四百戶。貞觀二年(628年),同時兼任檢校中書令。貞觀三年(629年),轉任兵部尚書。

唐初,東突厥為最大邊害。貞觀三年(629年)以李靖為總指揮『定襄道行軍大總管』,分六路進攻突厥,次年寒冒雪抵達朔州。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三千精騎趁黑夜攻下頡利可汗的牙帳所在地定襄。太宗說:「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書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實古今未有。」封李靖為代國公。參見唐與突厥的戰爭。

貞觀八年(634年),西北吐谷渾王慕容伏允犯境,李靖主動請纓,太宗即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帥唐帝國與西域諸國(如突厥、契苾)聯軍征討吐谷渾。慕容伏允火燒荒野,盡毀草原,以為唐軍不會追擊,李靖採納侯君集之議,分兵兩道追殲,親率李大亮等部由北道切斷其通往祁連山的退路,並迂迴至其首府伏俟城(今青海湖西),李道宗等部由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渾軍。南道唐軍歷經無人之境二千餘里,於烏海(今青海苦海)大破伏允部。貞觀九年(635年),李靖在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追至且末(今屬新疆),大敗吐谷渾軍,伏允部下不堪唐軍追擊,殺伏允,伏允之子大寧王慕容順斬天柱王,率部降唐,其國土遂盡歸唐朝。貞觀十一年(637年),改封為衛國公。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李靖應唐太宗召,商議討伐高句麗,並自請率兵,唯太宗以其年老而未許。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卒,陪葬昭陵。

文藝作品中的李靖

唐傳奇《虯髯客傳》(杜光庭著),以隋朝末年天下將亂,群雄競起為背景,塑造了三名富有俠義豪爽個性的主角:李靖、紅拂女(本名張出塵,嫁與李靖為妻)、虯髯客,合稱「風塵三俠」

著作

*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 《李衛公兵法》
* 《李靖六軍鏡》

凌煙閣 秦叔寶與程咬金

凌煙閣 秦叔寶與程咬金

凌煙閣功臣中﹐最為民間津津樂道的除李靖﹑李世績(徐茂公)﹑尉遲恭之外﹐就要數秦叔寶和程咬金這二位了﹐秦叔寶是民間敬愛的左門神﹐程咬金則為漢語中增添了“三斧頭程咬金”和“半路裏殺出個程咬金”兩個俗語。這二位的深入人心其實要歸功於演義﹐如果把歷史中的原型與演義對比﹐原型是大大地黯然失色﹐正史中甚至對二人並無多少著墨﹐篇幅比二李和尉遲要少得多了。考慮到這二位實在大名鼎鼎﹐而 look91也實在喜愛﹐所以還是收集了他們的故事﹐不過能收集的史料實在有限﹐獨立成篇的話篇幅太短﹐只好把他們放在一起了﹐這也符合演義裏他們最親密戰友的關係。

  ※        ※        ※        ※        ※

  秦叔寶﹐名瓊 ﹐齊郡歷城人。他在隋末亂世開始前從軍﹐隸屬來護兒帳下。來護兒是楊廣時代最受重用的武將﹐指揮過圍攻高麗平壤﹐如果不是楊廣中了詐降計﹐高麗就會亡在來護兒手裏。後來宇文化及在江都兵變﹐來護兒奮力抵禦﹐死於亂軍之中﹐是個直到最後仍肯用生命維護昏君楊廣的死忠派。最先賞識秦叔寶的﹐就是這個來護兒。

  據《舊唐書》記載﹐秦叔寶在來護兒手下時﹐秦母忽然病故﹐來專門派人去秦家吊喪。當時秦名聲未顯﹐只是個小軍官﹐來則是一軍大將﹐兩人無親無故﹐來也不是那種“愛兵如子”型將領﹐此前手下家裏有喪事他從沒派人吊過喪﹐因此來的行為讓左右很不理解。於是有人去問來護兒﹐來答復說﹐秦叔寶勇悍有志氣﹐必將自取富貴﹐豈可以卑賤處之﹖從賞識人才這方面看﹐來護兒稱得上是伯樂﹐秦叔寶後來的確自取了富貴﹐不過他的富貴並非取自隋朝﹐這就非來護兒所能預見了。

  對於軍人來說 ﹐戰亂的年代是取富貴的最好時機(如果還有命的話)﹐秦叔寶很快就在戰亂中脫穎而出了。秦的成名在隋煬帝大業十年﹐當時他隸屬齊郡通守﹑河南道十二郡討捕大使張須陀軍中。齊郡是秦叔寶的家鄉﹐也是隋末農民起義的重要發源地﹐當時齊郡官吏對起義軍一籌莫展﹐只有張須陀奮勇作戰﹐以保衛鄉里為號召聚集了一群優秀的手下﹐成為隋朝鎮壓起義軍的一張王牌。

  大業十年十二月﹐起義軍盧明月部佔領齊郡祝阿縣(一說是在下邳)﹐張須陀率部前往平亂。盧明月部聲勢極盛﹐號稱十萬﹐而張須陀部雖然精銳﹐卻只有萬人﹐張以少攻多﹐戰況不利﹐相持十餘日後﹐張部糧食不足﹐被迫撤兵。張意識到盧部一定會趁自己撤退時全軍追擊﹐那時自己缺人少糧﹐只怕會大事不妙﹐形勢逼人﹐張不得不行險。他召集眾將﹐提議主隊撤退時留千人埋伏﹐一旦盧部主力追擊﹐埋伏部隊就乘虛端掉盧的大營﹐盧部一定軍心大亂﹐那時大隊與埋伏部隊兩面夾擊﹐可以反敗為勝。雖然張的分析很精闢﹐但埋伏部隊是否能及時攻佔盧的大營誰也沒有絕對把握﹐如果盧的主力及時回援﹐落入兩面夾擊的就是埋伏部隊了。因此當張詢問誰願意承擔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時﹐眾將默然﹐挺身而出的只有秦叔寶和羅士信二人。

  於是秦叔寶和羅士信領了千名士兵埋伏起來﹐張須陀率主力棄營而逃。盧明月果然盡起主力追擊﹐秦﹑羅按計劃突襲盧的大營﹐不料盧的留守部隊十分謹慎﹐事先已關閉了營門﹐ 急切之間無法破門。好在秦﹑羅二人身先士卒﹐奮勇攀過營柵﹐殺散守軍後從裏面開了營門﹐千餘人一擁而入﹐四處放火﹐終於成功佔領了盧明月大營。盧明月主力得知大營有失後一片大亂﹐張須陀回頭痛擊﹐盧部十萬人除數百騎隨盧逃走外﹐其餘全部投降。

  一戰成名後﹐ 秦叔寶成為張須陀的愛將﹐跟著張四處征討﹐成功鎮壓了幾路大起義軍﹐可謂所向披靡。這時的秦叔寶﹐其職業就是鎮壓農民起義﹐如果一定要把他評價為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也不算太冤枉他。不過﹐所謂起義軍也只是個好聽些的稱呼﹐隋末的農民起義﹐乃至中國歷史上的所有農民起義﹐真正以對抗暴政為目的紀律嚴明保境安民的寥寥無幾﹐多數是求個苟活﹐以燒殺擄掠為基本謀生手段﹐朱粲一類的吃人魔王出了不少﹐實在當不起“起義軍”這個稱呼﹐既然起義軍不一定是起義軍﹐ 那劊子手是不是劊子手也就很難說了。

  雖然張須陀百戰百勝﹐但起義軍散而復聚﹐越殺越多﹐隋朝已無可救藥﹐隋朝忠臣張須陀的命運也就只能是為隋朝殉葬。大業十二年十月﹐張須陀與瓦崗軍翟讓﹑李密在滎陽大海寺決戰﹐張部中了李密的埋伏﹐張為掩護部下突圍而當場戰死。秦叔寶從一個普通小軍官成長為著名勇將﹐整個過程是在張須陀帶領下完成的﹐可以說是張把秦帶上了隋末的歷史舞臺﹐史載張戰死後﹐“所部兵晝夜號哭﹐數日不止”﹐不知秦叔寶是否在內﹖

  很意外的是﹐ 秦叔寶等張須陀舊部最後竟然歸降了李密。張須陀戰死後﹐朝廷派了裴仁基接管張的舊部﹐繼續對抗瓦崗軍﹐裴卻於十三年四月因戰況不利而投降了李密﹐秦叔寶也在此時隨裴一起成了李密的部下。很難分析秦叔寶對李密殺張須陀一事是什麼態度﹐他是否曾因張的陣亡而怨恨李密﹖不但不能為舊主復仇﹐最後還歸順了殺舊主的凶手﹐這種命運也算有些諷刺。也許亂世中就是如此﹐陣亡是武將的應有歸宿(職業風險)﹐張須陀與李密為敵是因為二人各自所屬勢力的敵對﹐並不牽涉私人感情 ﹐而秦叔寶之所以為隋朝鎮壓起義軍﹐也不是他忠於楊廣﹐只是剛好他投身了政府軍﹐又遇到了賞識他的張須陀。說到底﹐那時的武將只是政治工具﹐政治家需要武將去戰鬥﹐武將需要在戰鬥中取富貴﹐至於是為誰﹑為什麼而戰﹐關武將什麼事﹖

  在得到秦叔寶的同時﹐李密又得到了另一員勇將程咬金。程是濟北郡東阿縣人﹐驍勇善馬槊﹐隋末大亂時﹐程聚集鄉里豪傑共保鄉里﹐大概相當於現代的民眾自衛團。隨著世道越來越亂﹐這種地方的自保勢力逐漸無法維持下去﹐只好投靠各路反王﹐程咬金就於此時選擇了投靠李密這個最有前途的反王頭子﹐程也改了個文化人的名字叫程知節(為保持一致﹐後文仍稱他為程咬金)。

  李密非常欣賞秦叔寶﹑程咬金的勇武﹐當即任命二人為驃騎。驃騎一職並非什麼顯赫職位﹐與單雄信﹑徐世績的武侯大將軍不可同日而語﹐但其實這一職務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前者。當時李密從全軍中選出八千精銳作為自己的親衛隊﹐號稱內軍﹐李密甚至誇口說這八千人可當百萬﹐統帥這只精銳衛隊的就是秦﹑程和另外兩位驃騎(另兩位姓名不詳)。看來驃騎一職類似典韋﹑許楮之與曹操﹐非常適合由秦﹑程這樣的勇將擔任﹐李密可謂知人善任。

  最高首領的衛隊自然時刻要保衛在該首領身邊﹐李密不象李世民那樣酷愛親率衛隊衝鋒陷陣﹐所以秦﹑程二人顯露其勇武的機會也就不多﹐不過一旦戰況發展到需要領袖衛隊上場﹐那機會就不是一般的機會了。歸降瓦崗的第二年﹐也就是唐武德元年的七月﹐秦叔寶得到了一次大機會。

  當時李密正與宇文化及相持於黎陽﹐李密糧多﹐宇文糧少﹐於是李密使用緩兵計﹐成功地用假和談痲痺了宇文﹐打算拖到宇文糧盡時一舉將其擊潰。不料眼看宇文就要糧盡時瓦崗軍出了個叛徒把李密的小算盤告訴了宇文﹐盛怒的宇文軍向瓦崗軍發動猛攻﹐李密被迫在童山與宇文提前展開決戰。此時宇文軍雖然缺糧但還沒嚴重到影響戰鬥力﹐ 加上如果不能擊敗李密奪取瓦崗軍的糧食就只有滅亡﹐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宇文軍的戰鬥力空前高漲﹐李密方面則根本沒想到會提前開戰﹐準備不足﹐結果瓦崗軍陷入苦戰。

  局面不利﹐李密也只好親自上陣了﹐不料他運氣不佳﹐被一隻流矢射落馬下﹐昏倒在地。宇文軍見狀大喜﹐紛紛衝來要活捉李密﹐李的衛士們抵擋不住﹐又不知李密死活﹐於是大家紛紛扔下李密逃命。危急關頭﹐秦叔寶挺身而出﹐拼命死戰救護李密﹐正好李密及時甦醒﹐衛隊在秦號召下重新聚集﹐終於將宇文軍擊退。童山之戰中﹐宇文是必須取勝﹐李密則只要不敗即可﹐戰後宇文軍因糧盡而自行崩潰﹐李密不勝而勝﹐如果李密在童山陣亡或被俘﹐結局當然就倒過來了。因此秦叔寶的奮勇救主成了李密與宇文化及成敗的關鍵﹐其功勞無人可比。

  秦叔寶立功後不久﹐程咬金的機會也來了。李密雖然在童山擊敗了宇文﹐但自己的損失也非常巨大﹐瓦崗軍的精銳幾乎為之一空﹐童山一戰其實是雙敗之局。於是洛陽的王世充抓住機會﹐跳出來想驗證一下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道理﹐武德二年九月﹐王世充親率洛陽最後的精銳二萬人進攻李密﹐雙方在北氓山大戰。王世充此時的境況與當時的宇文化及幾乎一模一樣﹐都是在斷糧前做最後一次掙扎﹐不勝利就滅亡﹐因此王軍的進攻只能以瘋狂來形容。駐紮在北氓山下的瓦崗軍單雄信部最先遭到進攻﹐漸漸抵擋不住﹐李密急忙派出預備隊前去增援﹐帶領增援部隊的就是程咬金和另一勇將裴行儼。

  裴行儼是裴仁基的兒子﹐其勇武不亞於秦叔寶和程咬金﹐可惜那天他武運不佳﹐剛一上陣就中了暗箭﹐重傷落馬。此時單雄信部已經敗退﹐大家忙於逃命﹐也沒人來理會躺在地上的裴行儼﹐只有程咬金在撤退時仍不放棄戰友﹐他衝上去殺散了正要對裴下手的王軍士兵﹐將裴拉到自己馬上一同撤退。由於載了兩個人﹐程的戰馬負擔過重逐漸落後﹐王世充的騎兵趕了上來﹐程如果要逃命﹐最方便的手段就是把裴推下去﹐當年漢高祖劉邦被項羽追著跑的時候﹐為了減輕負擔好跑得快﹐連親生兒子和女兒都從車上扔下去了﹐反正程已經盡力﹐就算扔下裴也不能說太對不起人。但是程咬金畢竟沒有劉邦那樣英明果斷﹐他始終不肯丟下裴自己逃命﹐結果不幸被敵人追上。

  由於眾寡不敵 ﹐程在肉搏中被“刺槊洞過”﹐也就是說被人一槊刺穿﹐不過史書中沒寫是哪個部位被刺穿﹐估計是大腿之類非要害部位﹐不然程就等不到上凌煙閣了。受傷不但沒有瓦解程的鬥志﹐反而激發了他的悍勇﹐史載“知節回身折其槊﹐兼斬追者”﹐那場面一定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王世充部為之膽落不敢逼近﹐眼看著程咬金揚長而去。

  秦叔寶與程咬金兩次仗義救人﹐其功勞本應重重犒賞﹐可惜他們的東家李密已經沒有機會論功行賞了﹐北氓山一戰﹐李密因輕敵而大敗﹐瓦崗軍冰消瓦解﹐秦﹑程二人走投無路﹐ 降了王世充。王對二人慕名已久﹐對二人十分禮遇﹐秦被封為龍驤大將軍﹐程被封為將軍﹐比在瓦崗時的驃騎是好聽多了。王世充非常明白人才的重要﹐非常下力氣收買人心﹐王開門辦公﹐親自接待來進言的文臣武將甚至平民百姓﹐態度熱情﹐無微不至﹐一時人人大悅﹐以為得遇知己之主。可惜不久王的本性就露了出來﹐原來王的重用人才只停留在口頭上﹐雖然禮遇周到﹐但真正重用的仍然是自己的家族私人。程咬金對王此等行為非常不屑﹐將王的為人評價為“器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為咒誓﹐乃巫師老嫗耳﹐豈是撥亂主乎﹖”

  程將上述評價告訴了秦叔寶﹐秦正好也是心有戚戚﹐於是兩人開始找機會離開王世充。武德二年閏二月﹐唐鄭兩軍戰於九曲﹐兩軍列陣相持時﹐秦﹑程與親信數十騎突然離隊而出 ﹐遙向王世充告別﹐先感謝王一直的關照禮遇﹐然後批評王性情猜疑不能用人﹐最後揮手告別﹐躍馬投奔唐軍去了。秦﹑程的倒戈倒也別具一格﹐很有些君子絕交不出惡聲的意思﹐所謂良臣擇主而事﹐王世充目瞪口呆之下﹐只好眼看著二人離開。

當時李淵與李世民關係尚好﹐又依賴李世民負責軍事﹐因此每得到良臣勇將﹐李淵多將其配屬到李世民軍中﹐秦﹑程這等勇將自然也不例外。同李密一樣﹐李世民也在全軍中挑選了精銳騎兵組成自己的親衛隊﹐其成員清一色皂衣玄甲﹐十分威風。秦﹑程二人在李密那裏就是當親衛隊頭子﹐到李世民手下後也就繼續乾老本行﹐率領李世民的玄甲衛隊。與李密不同的是﹐李世民作戰時喜歡當尖刀連親自衝鋒陷陣﹐他的親衛隊自然要陪著他一同當敢死隊﹐在李世民的手下﹐秦﹑程二人殺敵立功的機會要比在李密和王世充那裏多得多了。

  秦﹑程歸唐正當各路反王爭天下最精彩激烈之時﹐李世民東擋西殺掃平天下﹐先後滅宋金剛﹑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達各路強敵﹐秦﹑程一直陪李衝鋒陷陣﹐斬將擎旗不一而足﹐尤以秦叔寶戰績輝煌。古時作戰往往會選派精銳將士出陣耀武揚威做挑舋狀﹐以打擊對方鼓舞己方﹐偶爾還會罵陣﹐李世民分外受不了這種挑舋﹐每遇到對方出來﹐總要設法乾掉那挑舋者﹐而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派秦叔寶去給對方一個教訓。每當此時﹐秦就躍馬橫槍直衝敵陣﹐斬人於萬馬軍中。次數一多﹐連李淵也知道了秦的勇猛兼奮不顧身﹐多次給秦嘉獎﹐還很煽情地說“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當然不會有誰會用得到李淵的肉(倒是李世績用過李世民的鬍鬚)﹐不過李淵肯這麼說﹐畢竟還是很欣賞秦叔寶的。

  消滅各路反王後﹐李淵論功行賞﹐封秦叔寶為翼國公﹐程咬金為宿國公。不過這二人還沒來得及安享榮華富貴﹐就又面臨了宮廷內的生死鬥爭。李世民最大的問題是功高震主﹐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結成太子黨﹐極力要消滅李世民的秦王黨﹐李淵則暗中支持太子黨﹐秦﹑程是秦王黨的骨幹﹐正是太子黨必遇除之而後快的人物。武德九年﹐太子與秦王兩黨的鬥爭達到高潮﹐李淵公然下手剪除李世民的羽翼﹐程咬金被調出京任康州刺史﹐程不肯在危機時刻離開﹐竟然抗命不肯離京。緊接著李淵又借口抵禦突厥﹐調秦王黨骨幹隨齊王元吉一同出兵﹐意圖借刀殺人﹐被點名要求隨軍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段志玄等人。

  眼看已被逼到了絕路﹐李世民不得不放下怕被後人譏諷的顧慮﹐於當年六月四日伏兵於玄武門﹐擊殺建成﹑元吉﹐控制了唐朝政權。事變之時﹐雖然一發動就比較順利地殺了建成 ﹑元吉﹐但不料太子黨中不少死硬分子要為主子復仇﹐不但不肯散去﹐還大舉進攻秦王府人馬。由於李淵此前的特意扶植﹐太子黨的武力一直超過秦王黨﹐因此雖然太子黨沒了領袖﹐秦王黨仍然招架不住。好在李世民手下不缺勇將﹐一面由秦叔寶﹑程咬金等人奮力抵禦﹐一面由尉遲敬德向李淵逼宮﹐要李淵下令太子黨投降。好在兩方面都出色完成了任務﹐玄武門之變終於以秦王黨勝利告終。事後李世民封賞功臣﹐加秦叔寶左武衛大將軍﹐程咬金右武衛大將軍。

  隨後李世民登基為帝﹐開始了他的貞觀之治﹐武將們也終於可以享受一下太平。秦叔寶﹑程咬金這種以勇力見長的將領在和平年代無法象李世績那樣成功轉型﹐於是只能掛個空銜 ﹐在家閒居享福。進入和平年代後﹐秦叔寶的身體日益衰弱﹐秦自己分析說﹐以往身經二百餘戰﹐負傷無數﹐“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大概在緊張的戎馬生活裏這病沒時間發作﹐和平後一鬆懈下來(或者還有些暴飲暴食之類的享樂行為加速誘發了病情)﹐所有陳年舊瘡一起發作了。秦纏綿病榻﹐一直與疾病搏鬥到貞觀十二年才終於病故。

  程咬金的生命就要長得多﹐他一直活到唐高宗年間﹐高宗顯慶元年﹐老將程咬金終於得到一個重展雄風的機會﹐他受命為大將出征西突厥。程手下有兩員副將﹐一為蘇定方﹐一為王文度﹐蘇善於輕騎野戰﹐每戰多率部為前鋒突擊﹐多次擊敗西突厥﹐王是個疾賢妒能之徒﹐不願蘇繼續立功﹐於是向程進讒言說蘇雖然屢戰屢勝﹐但自己士卒也多有死傷﹐不是萬全之策﹐應該全軍結成方陣﹐以輜重置其中﹐緩緩前進﹐絕無風險。這實在是個莫名其妙的作戰方案﹐唐朝是深入敵境進攻﹐目的就是尋敵決戰﹐西突厥是遊牧騎兵﹐輕騎對輕騎才能追得上﹐如此結陣緩行﹐雖然不易受敵人襲擊﹐但想取勝是絕對沒可能了。程是沙場老將﹐自然明白其中道理﹐本來不該採用王的方案﹐但王又假傳聖旨﹐說皇帝擔心程恃勇輕進﹐所以專門派自己來當監軍﹐這個計策就是皇帝的意思。蘇定方大為不憤﹐認為皇帝如果不信任程咬金也就不會派他當主將出征﹐不可能再派什麼監軍﹐建議程先把王抓起來﹐然後急報京城求證。可能是程咬金年老怕事不復昔日之勇﹐竟然沒有勇氣去驗證一下這個假監軍的身份﹐ 就這麼採用了王“監軍”的計策﹐眼看著西突厥主力順利撤退而不敢追擊。

  採用方陣策略後﹐唐軍喪失了戰鬥主動﹐除非西突厥來進攻﹐否則就沒仗打﹐這讓那些渴望戰功的將士們十分不滿。正好有一座胡人城鎮主動投降﹐王文度提議將全城屠滅﹐既可搶資財﹐又能充軍功﹐可以大大地安撫軍心。蘇定方堅決反對﹐尖銳地說咱們出兵是為討賊﹐你那種做法根本就是“自為賊耳”。程咬金最終還是採納了王文度的意見﹐將已投降的城市屠滅﹐搶掠城中財物分配將士。這種行為實在是毫無武人風範﹐即使冷酷如後世的成吉思汗﹐對主動投降的城市也只搶掠財物而不屠城﹐做這種事的軍隊已經不能稱軍隊而只能稱強盜了。程咬金是一軍主將﹐完全可以制止這種強盜行徑﹐他之所以支持了王文度﹐固然有順從“監軍”的因素﹐但也不能排除是貪圖厚厚地分一份贓物﹐因為據記載當時全軍只有蘇定方一人拒絕分得“戰利品”(演義裏居然把蘇定方寫成一個奸角﹐真是冤枉啊)。

  這次出師自然沒有取得什麼顯赫戰果﹐可謂徒勞無功﹐唐軍不得不班師回朝﹐回京後王文度的謊言自然被揭穿﹐他罪有應得地被處以極刑﹐因痲痺大意而上當的程咬金也被責以貽誤戰機和擅自殺降之罪﹐慘遭罷官﹐可憐好容易有次用武之地﹐卻遭如此下場。雖然不久後高宗念他舊功又給他平反﹐但程自己卻堅持要求退休﹐大概實在覺得無面目再立於朝堂吧。

  高宗麟德二年(距顯慶元年九年)﹐程咬金在家病故﹐英雄一世卻晚節不保﹐九泉之下見到當年的老友秦叔寶﹐大概只有苦笑吧。

秦叔寶

秦叔寶﹐名瓊﹐齊郡歷城人。他在隋末亂世開始前從軍﹐隸屬來護兒帳下。來護兒是楊廣時代最受重用的武將﹐指揮過圍攻高麗平壤﹐如果不是楊廣中了詐降計﹐高 麗就會亡在來護兒手裏。後來宇文化及在江都兵變﹐來護兒奮力抵禦﹐死於亂軍之中﹐是個直到最後仍肯用生命維護昏君楊廣的死忠派。最先賞識秦叔寶的﹐就是這 個來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