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武則天

日月當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唐太宗晚年,因為皇太子的問題而煩惱,三個嫡子當中,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鬥,使得太宗廢掉太子李承乾,在長孫無忌等元老重臣的勸諫下,放逐魏王李泰,改立嫡三子.人稱性格「仁孝」的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高宗即位後改元永徽,永徽年間,貞觀之治得以延續,被稱為永徽之治。

唐高宗在太宗晚年,結識了唐太宗的才人武媚娘,在太宗死後,武氏出家為尼。時高宗的王皇后與蕭淑妃內鬥,准許高宗接武氏回宮。武氏入宮後,先後使高宗廢了王皇后及蕭淑妃,並不顧眾多大臣的反對,立武氏為皇后。

高宗健康狀況不好,自顯慶元年(656年)以後,因為頭痛而不能處理政務,許多政事都交給皇后武媚娘來處理。武則天實際成為唐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與高宗並稱「二聖」,加尊號為「天后」。在武后輔佐高宗的時期,對外消滅西突厥,使大唐帝國的疆域達到極盛;接受了新羅之請,終於滅了高句麗和百濟並打敗日本援軍,協助新羅統一朝鮮半島,而唐朝亦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安東都護府,恢復自漢朝末年失去的領土。


高宗死後不久,武后成為皇太后,立太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因為中宗與武太后不合,不久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平定了李敬業領導的反叛後,武太后在天授元年(690年)廢睿宗帝號,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周,遷都洛陽(號稱神都),稱「聖神皇帝」,改立李旦為皇嗣。武氏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成為皇帝的女人,從高宗後期算起,武氏前後掌權50餘年。由於武氏死後的諡號中「則天」二字,所以近代以來學者多稱其為「武則天」,但是,這是一個不嚴謹的稱號。

在武則天實際統治中國的近50年時間里,她為了制衡甚至打擊北魏以來的世家大族的權力,對以科舉進身仕途的官員大力提拔,並首創殿試。狄仁傑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兒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擔任重要機務,並曾經打算改立皇嗣。傳統史學家對武則天批評則往往集中在酷吏制度上,如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官員在她的鼓勵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監視群臣。武后又設北門學士,常繞過門下省,中書省直接對官員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武則天還發明了一系列全新的漢字(史稱則天文字),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日月當空」這個字——曌(漢語拼音:zhào,注音符號:ㄓㄠˋ),並作為女皇帝的名字,表示其名包含月和日,日與月在天空之上,月為陰日為陽,陰陽調和主宰天下。

武則天有男性內侍張昌宗弟兄和薛懷義等,這是她為宋代以後以程朱理學為準繩的史學家所不齒的原因,不過傳統男性皇帝的後宮亦很多。武則天對佛教亦大力推崇,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使用出自佛經的年號,例如長安、証聖、大足等;這與李氏皇帝的年數大多出自道教典籍如貞觀、永徽、景雲、開元等年號相對。另外武后成了後來唐朝後宮女性爭權時效法的榜樣,例如韋后毒殺唐中宗等。

但是,武則天在統治全中國的半個世紀裏,政績斐然,不容置疑:對外戰爭多數勝利,鞏固並拓展了中華帝國的版圖;開創殿試和武舉,發展了科舉制度;繼續推行均田制,促進了農業生產;文化藝術事業亦有所進步;國家較貞觀之治時期更有所發展,史稱「武周之治」,被後來的郭沫若等史學家贊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