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外交

外交

由於唐朝國力強大,其與周邊各國都有密切的關係。早期各國由於懾于唐朝的國威,與唐朝關係比較友好。後期由於唐朝國力衰弱,關係也時戰時和反覆不定。唐朝早期在邊境上設立六個都護府,分別是:安西(640年設立,主要負責天山以南地區的守備);安北(647年設立,主要守衛漠北);單于(650年設立,主要守衛漠南);安東(668年設立,主要守衛朝鮮半島北部和滿洲);安南(679年設立,主要守衛越南地區);北庭(701年設立,主要守衛天山以北地區)。

貞觀三年,唐朝大敗東突厥軍隊,突利可汗投降,頡利可汗被俘,東突厥滅亡。大量突厥人遷到長安,各遊牧民族尊唐太宗為「天可汗」。東突厥的滅亡與歸順震動了西突厥與西域各國,一些西域小國紛紛改投唐朝門庭。顯慶二年,西突厥也被唐朝所滅亡(參見唐與突厥的戰爭)。西域至此均為唐朝所有,唐朝與當時的另一大帝國阿拉伯帝國的聯繫也更密切了。但是到了八世紀中葉以後,唐朝在與阿拉伯帝國的交戰中屢屢挫敗,唐朝勢力也基本退出了中亞沙漠地區。682年,突厥復國,但國力已經大不如前。以至於半世紀後又被鐵勒一部回紇所滅。回紇(回鶻)與唐朝長期關係友好,還曾派軍隊幫助唐朝剿滅安史叛軍。由於得到唐的支持,回紇接替突厥成為了大漠南北的主要力量,直到開成五年(840年),回鶻(回紇於貞元五年改名)因為天災連年以及內部紛爭被黠戛斯所滅。

與唐朝對峙的另一大國是吐蕃。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在統一吐蕃後,一直向唐朝提親。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派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幹布到柏海迎接。文成公主將蠶等中原特有的事物帶入吐蕃,中國的風俗同時也傳入吐蕃,一些吐蕃的大臣改穿絲綢服飾。文成公主的嫁妝中還有一批工匠,這些工匠將中原的建築形式融入吐蕃的建築形式,大昭寺是其中代表。吐蕃的曆法也參考了唐朝的曆法。從此之後,唐蕃兩國雖然尚算良好,但也時有摩擦。神龍二年,由於吐蕃軍事失利,便主動與唐修好,雙方使臣在長安會盟。史稱神龍會盟。唐中宗應允,將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但是,實際上吐蕃也秣馬厲兵,積極備戰。714年,吐蕃向唐朝要求重劃邊界,修改盟書,被唐朝拒絕。兩國因此交戰,吐蕃兵敗,於是又主動求和談判。開元廿年,兩國再次會盟,兩國決定以赤嶺為界限。734年正式立碑。但好景不長,由於安史之亂後唐朝走向衰落,吐蕃開始驕橫。建中年間其要求與唐確立甥舅之國的關係,而不用臣國之禮。783年,兩國在清水會盟,這次會盟基本滿足吐蕃的要求,兩國改以賀蘭山為界。787年,唐蕃又會盟於平涼,吐蕃預備進行劫盟,結果唐朝除了主盟官員外,其餘六十多名官員都被扣押。唐軍死五百多人,被俘一千多人,史稱平涼劫盟。長慶元年,吐蕃內部分裂,國勢衰弱,再次請求與唐和盟。最後兩國在長安西郊進行會盟,重新確定了清水會盟確立的邊界。史稱長慶會盟,從此之後,兩國關係一直比較和平,也都無力再戰。

七世紀後,南詔統一了雲南地區。唐朝與南詔國的關係也是時好時壞。南詔一度長期與吐蕃合作,一同進攻唐朝。但779年後,吐蕃、南詔聯軍攻唐失敗,南詔軍元氣大傷,吐蕃又遷怒南詔。兩國從此矛盾加深。794年,唐朝與南詔在點蒼山會盟,雙方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但是到820年代後,由於南詔王權旁落,兩國又開始爆發戰爭。829年,南詔傾全國之兵力進攻唐朝,一度逼近成都,但是最後因為害怕唐朝報復而又修好。之後,兩國之間的關係依然是和戰相間,直到雙雙覆滅。

在東北邊境上。唐朝與渤海國「車書本一家」,之間一直互動頻繁,多名渤海貴族子弟曾到長安學習。唐朝與新羅和日本關係一直密切。新羅派大量留學生到唐朝學習,其中的崔致遠還中了進士。中國的文化也大量傳入新羅。兩國在邊境之間商貿往來也非常頻繁。日本先後派遣了十三次遣唐使,每次使團規模都在百人以上,著名的留學生有阿倍仲麻呂等。日本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也都是分別從中國的草書和部首演變而來。鑒真和尚應日本僧人之邀,曾經六次東渡,最後終於成功。此外,唐朝與東南亞和南亞的真臘、室利佛逝、驃、獅子國、天竺等國家也關係密切。玄奘和義淨西域求法,所著《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是唐代兩部重要的中外關係史著作。唐朝的建築與歌舞也吸收了天竺的風格。唐朝與中西亞的「昭武九姓」、吐火羅、波斯、大食(阿拉伯帝國)和東羅馬帝國之間也有往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