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唐朝人口

唐朝人口

唐初的人口數字,據記載僅二三百萬戶。雖然實際人口不至於此,但多年戰亂讓人口急遽減少卻是事實。貞觀以後,社會安定、經濟富庶,人口快速增長。據《通典》卷七《食貨》載,到天寶十三年(西元754年),全國有891.4709萬戶,5291.9309萬口。當時全國有十五道,秦嶺淮河以北有人口3000萬。人口最多的是河南、河北兩道及淮北地區,這些地區合計人口接近2000萬。首都京兆府長安人口達到196萬,東都河南府洛陽則有 118萬人口。運河沿岸的交通樞紐城市魏州也有人口110萬。河東道人口達372萬;關內道有150萬;隴右道人口最少,僅53萬。南方各道中,江南東道人口最多,有661萬。其次為劍南道,有409萬,其中成都府人口就有92萬。江南西道人口亦有372萬,淮南道227萬,嶺南道116萬。人口位居全國之末的是黔中道,僅16萬。

但在安史之亂後,北方社會生產被嚴重破壞,人口死亡,或逃到南方。人口分佈格局因此發生重大變化。南方各地吸引的各地北方移民,而河北清河郡人口竟從安史之亂前的80萬銳減到10萬。加上之後的藩鎮割據以及黃巢民變,人口南遷更加嚴重。安史之亂一直到唐末是為中國人口的第二波大幅南遷潮。從此南方在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全面超越北方。五代十國時期,南方九國中除了吳和吳越兩國統治者是南方人,南漢是早期移民後裔外,其他六國統治者都是唐末北方移民。

沒有留言: